问题一:焦老师您好!据我所知,案例教学在您各个层次的课堂教学当中都占有比较大的比重,请问您为什么这么重视案例教学?
焦老师:案例教学对于管理教育来讲,它的重要性我想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其理由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第一个方面,基于案例的教学本质上反映的是一种经典的科学方法。所谓经典的科学方法,就如牛顿的方法,就如爱因斯坦他们的方法。拿到案例这个问题中来讲,我们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针对某一场景的案例,进行阅读、思考,然后讨论,最后归纳出具有一般性规律的结论。这实际上跟自然科学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也有它特别的地方。自然实验的条件常常是可控的,很多自然实验的观察是可重复的。但是就管理来讲,大量管理情境的发生常常是一次性的,并且条件也是不可控的。所以,管理的这种特性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就案例教学的本质来讲,它反映了一种科学的方法、一种科学的思维、一种科学的观察,这个比人们一般意义上对案例的理解要深刻的多。通常人们一说到案例教学,想到的就是联系实际,想到的就是生动活泼,想到的就是有利于调动学生。当然,这些因素都有,但是相比较于科学思维这个角度,后面的这些理由实际上是排在第二位的。因此,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案例的教学,是更有利于训练学员的科学思维的态度。第二个方面,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常规的、讲授式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常常是可疑的。我记得在1996年的时候,印第安纳大学有两个教授曾经做过一个非常经典的研究,即研究学生在讲授式的课堂上注意力能够持续多长时间。研究结论很让我们感到震惊:无论老师再好、无论课堂再有意思,学生能保持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通常只有8-10分钟。这个结论告诉我们:单纯讲授式的课堂教学,其效果是不尽如人意的。但基于案例的授课方式,学生最大限度的讨论、最大限度的参与。我自己有体会,很多时候哪怕你拖了堂很长时间,学生都不会感到疲劳,而且过了很久学生的记忆还会记忆犹新。所以,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因素,案例教学越来越成为我们管理教学的一种必然的选择。
问题二:您所使用的案例的主要来源是什么?您选择案例的依据是什么?
焦老师:一般在我选择课堂使用案例的时候,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已有的案例库,就如大家所知道哈佛案例库、毅伟案例库、,或者其他工商管理学院,都有非常多的优秀案例。早几年,我会比较多的用这些案例库的案例,但最近几年,相对来讲,自编的案例占的比重越来越多了。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确实已经到了一个相当的阶段,我们的企业实践也越来越丰富,如果还是完全用国外的案例的话,对于学生来讲,常常有种隔靴搔痒的感觉。所以,现在我们国内的案例编得越来越多。至于选择案例的依据,说到底还是一切为了教学、以教学需求为导向,根据特定单元的教学的目的来选择相应的案例。再一个就是从学生的接受程度来考虑,根据不同水平的班级来匹配不同难度的案例,这是一个选择。
问题三:在您的管理学的这么课上,我发现您主要使用的是小的案例,为什么您会选择这些小的案例呢?因为案例篇幅比较小,它提供的信息有限,是不是影响讨论的效果?您是用什么方法来应对这一问题的?
焦老师:在我的课堂上,相对小一点的案例占的比重比较高。所谓小,一般来讲篇幅大致3000字以内。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比如说对于像EMBA、EE这类成人的教学来讲,本身教学的时间就有限——一般一门课也就只有两天,如果课堂上用一个很大的案例的话,一下就要占用半天的时间,这其实对于学员的接受度、对于整体的效果也都是有影响的。而对于本科、普通MBA来讲,事实上大案例也不是不用,但相对比例小一点。原因在于对于我国成长起来的学生来讲,比较大的案例,他们的适应度相对来讲还是要低一点的。小的案例有它的好处。当然了,为了防止因为某一个小案例的信息量少,我常常采取几个小案例同时并用。比如,讲到管理的组织,你可以同时拿海尔的管理变革的案例和一个丹麦公司的案例,两个放在一起来对比,而且篇幅也比较短,学生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重点内容;同时,既有国际上的做法又有国内的做法,两者一对比,更容易让学生对于普遍性的规律有所把握。这些大概就是为什么我偏重于这些较短的案例的原因。其实有一些两、三千字内容的案例来讲,已经到含有相当的信息量,对于那些没有时间提前准备的学生来讲,现场上使用小案例我觉得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问题四:您在课堂上组织案例讨论的时候,通常会采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效果怎么样?
焦老师:案例讨论常见的形式大概有这么几种。一种就是大家所常见的,让学生阅读,阅读完之后分组讨论,讨论完之后按组汇报。这种方式相对比较常见,对于老师的压力也相对较少,所以大家可能用的都是比较多的。但每次都用这么一种方式的话,可能也容易产生一种疲劳,所以有时候要换点方式。比如,有时候就采取全班学生先读案例,之后大家一起来讨论,也就是采取这种头脑风暴的方式。这个对于教师的要求比较高一点,你必须对案例有全面的、非常细微的了解,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你要随时引导大家,既要防止学生的冷场,又要防止有些学生特别能讲、甚至控制了课堂。第二种方式相对难度大一点。更多的时候,如果你脑子中的案例很多的话,其实形式可以非常的灵活。偶尔你想起来了某个案例,就把这个案例的某一段拿出来让学生读一读,对于教学来讲都有很好的效果。
问题五:您作为一位资深而且讲课效果备受好评的老师,有什么样的经验和商学院的同仁们,特别是我们那些年轻的老师分享?
焦老师:就管理学科教学的老师来讲,我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吧。首先,做一个好老师是非常值得的一件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讲,我想大家会有体会,那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老师有点像舞台上的演员。如果你真正受到了学生欢迎,那么事实上你就有一个巨大的内在回报,你看到学生热切的眼睛盯着你、听到学生热烈的掌声,我想没有多少职业有这么高的回报。再一个就是,简单来说,我觉得做教师,其实首先它是一个良心活。学生花时间、金钱,尤其是那些在职的经理人们,下定决心(大量的是在外地)买机票、抽出时间到这儿来学习。你如果让人家没有收获的话,说重了些就是在浪费别人的生命,正如当年鲁迅先生所说过的一样。再一个就我的体会来讲,做一个管理方面的老师,也是一个技术活。我想这个非常像最近人们对互联网机构的描述:互联网企业要做成功,要专注、要极致、要有口碑、要快。专注、极致、口碑、快,这七个字对于我们做好老师其实是一样。首先是要专注,也就是你对某一个领域确确实实做到有所专长——要给人一碗水,你自己得有一桶水,不可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但什么都懂的老师,在我看来未必是好老师。所以,要选择一个自己擅长的领域,真正把握它。第二方面,就是做到极致。做管理本身就是要给别人创造价值,要有精神,要有好东西,如果做一些自己都说不过去的东西,自己觉得没有意思,对别人也没有意义。再一个,口碑非常重要。我自己的体会是要从思想上、主观上把教学真正当回事。如果有一次口碑砸了,学生传出去说你讲课不好,你再想要把这个印象扭转过来,那恐怕得很多年,所以要注重这个。最后就是要快,这一点我想可以从知识更新的角度来讲。今天,尤其在我们管理领域,新东西层出不穷,受到新技术的影响变革也日益加剧。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必须不断接受新东西。总而言之,如果你能真正做一个好老师,你肯定会有巨大的回报,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从人生体验来讲。所以,我由衷地庆幸自己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