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刻意的等待,十二月终于还是来了;踏着舒缓的脚步,她带来了草叶上凝结的霜,带来了如蝴蝶一般翩翩起舞的雪,让高阔的天空越发寂寥深远,让阵阵凛冽的寒风越发纵情肆意。校园里来来往往的人们,故作轻松地,微笑着去迎接一年里最繁忙火热的期末学习、工作与生活。
12月18日中午,管理案例与教学创新工作坊(2019年第11期)由市场营销系丁瑛副教授、企业管理系李晓光副教授带来案例教学主题分享。丁瑛老师结合MBA课堂案例教学的苦与乐,生动地阐述哈佛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并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两个方面分析管理课堂案例教学的难点,在丰满的理想与骨感的现实矛盾中,老师们总结的解决方案如何去适应管理课堂的现实需求。同时案例教学带来的乐趣多多,既可以使教师和学生的发挥空间更大,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记忆和理解,通过课堂游戏体验和情景式演绎让理论知识更为鲜活。丁老师认为案例是讲述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通过案例可以实现科研与教学工作的互动。同时她也反思了教师与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的身份演变,分享了青年教师在MBA教学中的痛点及自身课堂体会。

李晓光老师则从时间的维度着手,回顾了中国MBA教育的20年历程,抛出2个问题作为引子:教师是否知识的唯一宝库?知识传授是否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答案是NO。哈佛式案例教学为管理教育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另外一种途径,通过案例情景再现,触动学生讨论学习分享、整合创新,进而影响学生未来在管理实践中的实际行动。在案例教学的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有了新的定义。李老师分享了去年在哈佛商学院参加Global Colloquium on Participant-Centered Learning项目的体会,以Sadhu案例的实际运用为例,说明在管理课堂上案例学习是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最后,李老师回归到他提出的2个问题上面,总结哈佛案例教学是一整套渐进完善的体系,是案例写作、案例教学与过程评价的整合。
来自商学院、经济学院、财金学院、农发学院、研究生院的老师参加了工作坊的分享交流,围绕案例情境、决策选择、学生讨论等具体问题,老师们各抒己见,对于案例并非最优实践、重在呈现决策过程、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引发多角度思考等方面,积极展开相关互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