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0日中午,由商学院案例中心主办的第9期案例工作坊在明德主楼206会议室举行。第十届百优获奖案例开发团队,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贸易经济系刘向东教授、石明明副教授,分享了跨学科案例开发与案例研究的探索过程。
刘向东老师以“一个经济学老师的案例方法学习之路”为主题,以生动幽默的语言勾描了在科研上踩到的几个“坑”,激发了参与工作坊老师同学们的共鸣、响应与探讨。刘老师首先分享了自己为何聚焦零售业数字化转型,提炼了数字化突破传统零售理论的“可能”方向:突破时空、突破均质、突破链向、突破组织、突破感性、突破虚实,并简要比较了“管理学”方法论与“经济学”方法论。刘老师回顾了发表科研论文的历程,提出对数据困境的思考。接下来,围绕案例主题,分享了在教学案例、研究案例开发过程中的难题、困惑和范式方面的思考,如论文“构念”的跨学科,“理论对话”的跨学科,以及研究方法的跨学科等问题。刘老师强调案例开发者的角色是“记录片导演”,而非“剧情片编剧”,决策点来源于真实情境中企业家的真实决策点,案例背景铺陈和故事情节要围绕决策点安排。

石明明老师的主题为“微案例写作的探索之路”,她推介分享了第十届“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的获奖微案例——《汇通达:赋能乡镇“夫妻老婆店”的小微供应链金融创新》。
石老师从案例企业的选择、案例团队组成与调研过程、正文的写作、教学手册的撰写等方面娓娓道来。由于此前刘向东老师长时间跟踪企业已有丰厚前期积累,数据的可靠性以及与研究问题的切合等让石老师最终确定以江苏汇通达网络有限公司作为案例企业,并与企业高管多次直接联系补充调研。在正文的写作过程中,石老师以“乡镇夫妻老婆店”农村商贸流通S2B2C电商平台模式为核心切入点,描述了它们的融资痛点以及汇通达从为“夫妻老婆店”放账期赊销到积极探索小微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的多次尝试努力。汇通达从汇农贷、微业贷,到携手网商银行推出了汇商贷。“汇商贷”是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结合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丰富的线上电子商务平台和汇通达会员交易场景的优势,为会员店打造的特色金融产品,会员店无须抵押和担保即可获得用于定向采购支付的流动资金,产品形态、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更为灵活。“汇商贷”的推出,为促进乡镇经济实体店的健康运营提供了完善的供应链金融支持, 既能多、快、简、省地赋能“夫妻老婆店”,极大降低融资成本,又减轻了汇通达的自有资金负担和财务风险等。最后石明明老师简要分享了教学手册的撰写过程。
参加本次工作坊的老师积极参与了对研究范式的讨论,各抒己见,气氛热烈,并对百优获奖案例中决策点如何选定、理论分析问题设计等相关要点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