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6月27日,第三期“社企进校园”活动暨第6期案例工作坊由中国人民大学尤努斯社会事业与微型金融研究中心、商学院管理案例与教学创新研究中心、民营企业治理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主办单位邀请到分享收获(北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夫妇,共同探讨分享收获农场的商业模式以及由使命驱动的社会企业力量。他们是: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后石嫣女士,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程存旺先生。
作为中国CSA模式实践的第一人,石嫣博士积极投身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的本土化。2012年5月,石嫣夫妇在北京创建可持续的社会企业“分享收获”,经过6年多的发展,“分享收获”目前已经在通州区西集镇马坊村拥有 60 亩蔬菜种植基地和 110 亩林地养殖基地 ,在顺义区龙湾屯镇拥有 50 亩蔬菜种植基地和230亩果树基地,在黑龙江五常拥有60亩大米种植基地。他们成功运营着一个遵循有机标准生产、配送农产品的CSA农场,为超过1000户的家庭提供服务;通过食农教育、中国CSA联盟、新农人培训、食物社区,并创立“好农场”APP,利用互联网+助力CSA推广等,运用联盟和平台思维,逐步达成了在全国范围普及和推广CSA理念的目标。

在工作坊上,石嫣博士首先以一段视频向与会人士展示了她作为农场主的日常,她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劳作的场景,她对土地、对农业、对乡村复兴的理解,以及导师温铁军教授的谆谆教诲。没有浮夸、没有拔高,只有石嫣本人朴实平和的讲述,却击中了在座每个人的心,唤醒了大家美丽的乡村梦。然而,乡村的现实并不理想,食品安全的问题触目惊人。石嫣随后分享了严重的“三农”和食品安全问题对她的触动、她和程存旺等一众小伙伴们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尝试、他们从小毛驴到分享收获的创业历程、他们尝试帮助农户和复兴乡村的初心,以及他们“重建人和食物的关系”的理念和行为,让与会的老师和同学们感慨收获良多。其后,程存旺博士也分享了他对“三农”问题的理解,他在博士论文中提出的“社会组织-政府-市场”三元共治理论框架,以及他创办“好农场”的历程。

第一阶段分享结束后,由商学院各专业教师组成的研究小组,在前期调研和案例开发的基础上,围绕分享收获的最新进展、营销体系和定价机制、组织能力和人力培养、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等问题对两位创始人进行了深度访谈,为下一步开发在线多媒体案例以及开展案例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此次活动持续了近五个小时,既有丰盛的精神食粮,又有甘美的有机食品,是一次别开生面、精彩纷呈的案例分享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