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活泼的新学期,满满当当的教学科研日程中,我们的案例工作坊亦同时拉开序幕。2018年3月14日中午,第1期案例工作坊由商学院副院长、企业管理系宋华教授主讲,他带来为IF项目开发的新课程新案例分享——《教学大纲与全案例教学》。

宋华老师首先提出了教学大纲(Syllabus)在课程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大纲的撰写是教师组织课程的思考,包括传递什么、如何讲授、组织什么活动、学生需要如何配合等等;此外,大纲的详细和认真程度会给学生传递一种信号,即需要全情投入到案例讨论等活动中,因为教师的认真必然会让学生感受到。在形式结构上大纲应该包括说明、本文和附录部分。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项目,如MBA、MPAcc、MV等项目的课程教学中,实施全案例教学教师将面临着如何将知识点全部贯穿以及对课堂控制力的挑战,宋老师以自身的教学体会谈及对全案例教学的理解,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全案例教学的方法运用,如自由辩论、对抗辩论、师生交互、质疑互补式之外,还可以采用单独作业、角色扮演、现场结合等方法。全案例课程教学的核心关键环境即具体组织实施过程。全案例教学事前-事中-事后的心得体会,在中国的全案例教学课堂环境中事前需要有一定的理论讲解和引导;事中案例的提前布置、分组讨论、企业家现场参与、各组互评等可以强化案例教学的成果;而事后,在前一个案例与后一个案例接续讨论中间,教师需要进行总结,特别是该案例可能涉及的知识点,并且介绍下一个案例可能涉及的新领域,而最后还需要对课程进行系统化的总结讲解。
以IF项目《供应链金融》的课程开发为例,宋老师为配合新课程的授课需要,专门为本门课程配套开发了1个微案例和5个传统案例,每一个案例都对应大纲中的课程内容,既提高了案例的使用率,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投入,保障新课程的授课效果。
最后,参加工作坊互动环节的商学院企管系、财务系、各项目教学负责老师,以及经济学院、财金学院、信息学院等老师,对全案例教学的实施细节、课程大纲中的海尔供应链金融等案例展开了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