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0日中午,由商学院管理案例与教学创新研究中心与学校中国社会科学案例中心主办的本年度第12期案例工作坊在明德主楼206会议室举行。本次工作坊由商学院财务与金融系李焰教授主讲,她详细介绍了从2013年开始跟进调研的案例组织——河南郑州3+1诚信联盟。
李焰老师首先抛出问题“在企业融资中,谁最难?”,根据数据分析显示不是微型企业,而是中小企业(SME)最难;由于盈利相对低、风险相对高、利息承受能力相对低等原因,中小企业在经济下行期获得商业性金融机构的贷款比起微型企业来说难度更高。李老师接下来提出“怎么办”,讨论了政府担保、商业担保、企业互保的一般做法,从微型借贷中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启示,讨论这种互保经验是否可以借鉴到中小企业融资中。进而提出了社群建设的核心思想:通过组织和引导,形成借贷社群成员的自组织、自管理、自风控、自发展;讨论社群建设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价值以及操作模式。
案例主体——河南郑州3+1诚信联盟作为一个中小企业的借款联盟,属于民间非营利组织,以善诚信理念为引导,以诚信积分和风险评价为手段,通过引导会员企业做“自组织”的管理,实现贷后风险控制。联盟的社群管理办法,使诚信有价值,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一个宝贵经验。李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向老师们描绘了一个有温度有内容的中小企业主之家,通过运作模式1.0和运作模式2.0介绍分析3+1诚信联盟4年来的成长历程:它如何“用善的理念做助人的事”进行激励约束机制设计,建立善诚信互助会、诚信积分管理,对会员企业进行违约风险控制和管理,它的“救助包“、”纠错包“、”不良包”的设计与执行,它如何使救助帮扶成为联盟风险处置中的亮点,设计3进1制会员管理架构,始终在激励与约束中寻求平衡,一步一步成长为具备贷后风险监控、风险管理能力并有精细激励机制以实现目标的借款企业联盟。

参加工作坊互动的会计系、企管系、财务系以及经济学院的老师对这个具有创新意义,“有温度有内容”的组织非常感兴趣,现场围绕联盟的下一步发展、本案例进一步完善、在教学运用中如何引导案例讨论、安排学生进行课堂模拟等环节设计展开了多方面的交流与讨论。